关于家乡的文章
前言:关于家乡的文章(精选7篇)由贵客网收集整理,供大家欣赏与借鉴;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朋友,也可以进行收藏。
关于家乡的文章1:美丽的家乡
文/王坤
我的家乡易门,素有"滇中水城,菌乡易门"之美称。家乡的景色美不胜收,着名的景点有龙泉河、龙泉公园、小三峡……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龙泉河。想知道它的景色有多美吗?那就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一进景区,我就被那仙境般的美景吸引住了。迎面而来的是一块雄伟高大的石头,石头上刻着"龙泉河"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石头两旁的树木青翠欲滴,像挺起胸膛的军人在敬礼,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随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湖,湖面风平浪静,就像一块硕大的镜子。轻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荡起一圈圈涟漪。湖岸边的排排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着风儿在翩翩起舞。
沿着鹅卵石铺的小路行走,就来到了沙滩上。一眼望去,沙滩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有的在追逐打闹,有的在垒城堡,还有的在河里摸鱼……沙面上有很多人工制造的大石头,石头上刻着十二生肖,雕工精湛,给沙滩增添了几分色彩。
继续往前行,就到了人工瀑布前。瀑布水流很急,声音洪大,宛如虎啸狮吼一般。到了夜晚,瀑布旁的彩灯齐放,五颜六色,仿佛七位仙女下凡,那景色更是迷人。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来到了九龙吐水的地方。泉口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九个龙头,泉水不断从泉口喷吐出来,如同九堆白雪,水声喧腾,昼夜不息。九龙吐水两旁有一片桃花林,极目远眺,就像一片粉红色的云霞。几片青翠欲滴的竹林非常茂密,碧绿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小花芳香扑鼻,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景色秀丽宜人。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细细地品味着龙泉河的一草一木,在这母亲般亲切温柔的水光中,我醉了!
关于家乡的文章2:家乡喜用自来水
文/施光华
家乡喜用自来水,这是我老家肥东县石塘镇父老乡亲们祖祖辈辈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在近几年实现了!望着这白花花的自来水,我的眼睛湿润了,往昔用水的艰难情景也随之慢慢地"流淌"出来。
乡亲们世世代代大多吃井水,用河水、塘水。吃水没有用水多,为节省挑力,平日大伙儿都去河、塘用水,诸如淘米、洗菜、洗衣服、浇菜地等。吃水就得挑,街上和周围分布3、4口水井,除发水季节外,平时井很深,提一桶水上来很吃力,甚至手酸脚麻腿抽筋 .悠悠岁月,乡亲们就在这平凡中度过每天、每月、每年,其中有过快乐,有过忧愁,更多的则是艰难和困苦。在我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严重干旱,水井水塘河流干涸,人们纷纷挑着空桶四处寻水,大河埂下被掏出一个个窝凼,周围蹲挤着人群,纷纷用水瓢舀取从沙土中缓慢渗出的河水来。这些水相当金贵,循环使用,如洗过脸洗头再浇菜等。
街上有个开水房,全天供应。负责挑水是位辈份高年约四十多岁的黄爷爷,不知咋的,这黄爷爷只要挑上水,走路就显得特别慢,简直就是后脚脚尖挨着前脚后跟,并且嘴里"哎哟,哎哟"低声哼个不停,仿佛母鸽抱窝,几百米的路程一直都是这样。我起初以为他有病,后来认为他生活困难营养不良挑不动,但他却一直不受影响每天挑水数十担,保障居民开水供应。
有一天传来噩耗,玩伴小宋的妈妈下河挑水淹死了。他家住大河旁,吃用取河水。小宋妈妈 这天挑水不慎滑入河深处,被人发现时两只桶浮在水面上不见人,后来打捞上岸发现溺亡了。因水死亡的事故不止一起,文革期间,农村有位村干部因不堪精神折磨,竟在公社所在地的集镇上投井自尽了。本来挑水就嫌远,这下可好,乡亲们只好舍近求远到更远的地方去挑水。
俗话说,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诸葛亮".家乡同样,并且不止一个。这些"诸葛亮"包括驻地单位的职工、复员军人、返乡度假的大学生等。大家各抒已见、慷慨激昂,积极为家乡用水支招。最后比较统一的意见是,利用家乡河流拦河筑坝,蓄水建盖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网将水输入每户居民家中。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当地政府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筹集资金,建起了自来水厂。现在厂子盖好了,水也通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乐呵呵享受自来水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抚今追昔,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改革开放好,新时代方针政策好啊!
关于家乡的文章3:家乡的味道
文/唐胜一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打下了乡下人的烙印,至今身上难免残留着一些泥土味儿。难怪同事老是说我:"你这人真土得掉渣啦!"我却毫不介意,反倒自豪。
其实,乡村有着别具风格的味道。乡下的山之味道,就清幽幽的,让人舒服;乡下的水之味道,就甜淡淡的,叫人可口;乡亲们自身的味道,就质朴无华,令人感到真切。我曾抱过襁褓中的娃儿,娃儿的母亲赶紧跟我说:"别脏了你呢,我们乡下娃子不像城里娃吃奶粉干干净净的,吃母乳有股母乳腥味哪!"我告诉村妇,没事没事,母乳喂养要强过奶粉喂养,这就是咱们乡村娃娃的味道。就像那我每回乡下最最喜欢的是乡村的柴火饭,那是属于乡村的味道。
尽管是偏僻的山沟旮旯,尽管比不得城市方便,但却是田园锦绣,更有好乡亲热情好客,待人以礼。
乡村,跟春天距离最近。一片生机,破土而出,慢慢舒展,缓缓流淌,悄无声息。绿色打底,百花竞艳,那满眼的新绿、嫩绿、鲜绿、翠绿、墨绿温暖了视线,那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愉悦了身心。春天里的乡村除了泥土味,其四处还飘荡着悠悠清香的味道,沁人肺腑,令人为之一振,思维清晰,有了很好的盘算,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夏风吹起了乡村澎湃的热情,炙热牵手酷暑,蓝天怀柔热烈,天地间就如桑拿蒸房一样的热气腾腾,满面扑鼻的是热浪。农民光着膀子、袒胸露背地在田间地头干活,汗如雨下,真个"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闻着浓浓的汗味,谁不感慨农民的艰辛?水稻等庄稼在高温的催促下,在汗水的浇灌下,快速地生长,一天一个模样。热浪裹着瓜果飘散着酸酸甜甜的滋味,抽穗的稻花飘散芬芳,小菜园边又有股浓浓的辣味辣出你火辣辣的心情。只有到了夜里,晚风吹起,星光点点,虫吟蛙唱时,孩子们才撒欢地追着萤火虫,大人们才静静地坐在禾坪的石板上悠哉乐哉地享受阵阵扑鼻的凉爽幽香,陶醉于大好的时代。
秋季天高气爽,蓝天上的白云如棉花,飘呀飘,洒向大地的是甜蜜蜜的果香味。漫山落叶缤纷,路边野菊芬芳,一望无际的田野,稻穗金黄灿灿,沉甸甸的谷子像成熟的少女羞涩地倒垂头去,随风翻起了千层浪。秋到田野,五谷飘香,田埂上的农民笑得心花怒放。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充实的季节,也是农民忙碌的季节,但农民朋友累着苦着并快乐着。他们肩担着重重的谷子唱欢歌,采摘丰收的果实唱甜歌,撒开鱼网唱富歌,幸福的日子唱着过。住着别墅农房,吃的营养大餐,衣着潮流时尚,还要化妆打扮。在每年的秋末时节,农家最具特色的是美酒飘香,各家各户都会自酿米酒。纯香的米酒,就是让你闻闻,也会陶醉得将嘴巴咂巴得"啧啧" 作响:这赛过了女儿红,这胜出了红高粱,这酒堪比水井坊!
一到冬季,农村安静了许多,连鸟儿也不那么的"叽叽喳喳". 一年忙碌了三季的农民也有了喘息之机。他们钟情冬天的太阳,追着太阳走,早起朝东,午后面西,晒太阳成了享受,尽享阳光给予温暖的味道。现在的冬季虽不及过去的严寒,但雨霜冰雪,还是寒气袭人,让人倒吸凉气,干活施展不开手脚,总会有种拘束的感受。所以,多数农民都愿冬季快点过去,待到年关时,又"噼里啪啦通" 地舞狮耍龙,狂欢着迎接新春的到来——乡村,周而复始,又是迎来一轮新味道。
关于家乡的文章4:我的家乡
文/熊鑫焱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海湖畔。美丽的西海放眼望去,一座座岛屿犹如海神守护在海面上,时刻保卫着西海的宁静。
春天到了,各个岛屿上的鲜花犹如一场模特大赛,紫色的杜鹃,粉红的桃花,迎春花吐着串串金色的花蕾,犹如一位美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优雅至极。
站在湖边,乍看庐山西海的水是那么清亮、柔和,宛如一面翡翠嵌着的宝镜。平静的水面不时吹起一波波小浪花。各种鱼群游来游去,它们为自己能生活在如此没有任何污染的水域而高兴。一座座岛屿上的原生态植物生长得十分茂盛,天然氧吧的美誉也在此名副其实地诞生了!
我的家乡是如此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关于家乡的文章5:最美的家乡
文/田语姗
我的家乡坐落在皖南大山深处,它有着中国天然大氧吧,中国富硒第一村原生态最美山乡等美誉。
对,它就是石台县,这座小城被青山绿水拥抱着,小城中有两处特别的风景,一处就在县政府门前的电子监测仪上面显示着全县每平方米空气中的氧离子高达一万多个。还有一处百米石画,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石画都是石台全景的缩写。
全县景区比比皆是,最具代表性的有牯牛降,如诗如画的秋甫河和仙境般的蓬莱仙洞等。
牯牛降因整座山的大岗像一头栩栩如生的大石牛而得名。它像是一头健壮的大公牛顶天而立,守护着这片净土。它的脚下是雄伟的奇峰怪石。再往下就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了,因林中的飞禽猛兽,所以少有人出入。
最美的是牯牛降的水了,它时而流淌于涧底,时而悬挂于峭壁,时而又像一匹峻马一泻千里,而我最爱龙门潭的水,若大的龙门潭四面苍崖绝壁,深深的潭清澈见底,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尽在潭中。这里的水清凉甘甜。
多美的牯牛降,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呀!远方的你准备好了吗?我在石台等你来。
关于家乡的文章6:眷恋家乡
文/静云士
每每有人提及家乡,说到江苏,常我让想到家乡江苏宿迁。想到去年回乡省亲情景与感触,事隔年久依然清新。
一踏上家乡宿迁的土地,就犹如久别的儿女踏进了往日曾与父母居住的庭院,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灰瓦红墙没有被岁月磨砺的难以辨认,先前的小树已然华冠蔽日无法找寻儿时曾经刻下的刀痕。变了,是变了!分明又遗有旧颜。心中多的是变的惊喜,略略又有找不到当年老石磨的惋惜。风烛残年的大爷,两缤染霜的小姑,泪流满面。乡情,犹如家乡的洋河酒久违多年却依然甘洌醇香,一如从前。
家乡情结,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眷恋家乡的历史文化一草一木,是缘于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的生活过。
站在宿迁京杭运河桥上,看着浩浩汤汤远去的河水,看着鸣着汽笛从桥下缓缓驶出渐渐望不见踪迹的商贾船队,想到了当年隋炀帝扬州看花乾隆六下江南巍巍壮观的船队曾经从这驶过。不勉思绪翩翩,抚今思昔,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在今天在这里依然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在霸王故里公园,看着霸王项羽当年手植的古槐依然焕发着生命的色彩,想到了波澜壮阔楚汉战争曾在这里发生。又籍此想到邻县沭阳虞姬的家乡,想到霸王别姬的悲歌。
家乡怀古,多少豪情,激荡心怀。
吊凭完历史遗迹,再看看苍山碧水间乡亲热情的笑脸,听听浓重的乡音。对家乡的热爱便悠然自心底缓缓牵出,绵绵不绝,顷刻弥漫整个心胸。家乡,您的儿子怎能不对您深深的眷恋。
关于家乡的文章7:再看一眼我的家乡
文/张金刚
家乡,过完年,又要别。
从回家前的思念,到回家后的亲近,至离家时的难舍,家乡就是念想,就是方向,就是襁褓,就是港湾,就是父母,就是天堂。虽然奔聚的起初,就预示着离别的不远,但真到这一刻,心中则是温暖伴凄凉。站在离乡的当口,我满含热泪,再看一眼我的家乡!
再看一眼家乡的山水。苍莽的大山是我的爱。虽是寒冬枯黄,但裸露的山脊似乎凸显出儿时的脚印。曾跑遍山梁、沟岔,采山蘑、摘酸枣、捉蝎子、刨药材、割柴草;或只在山顶登高一呼、放声高歌,在大山的回音中陶醉、遐想。枯竭的小河不再流动,断续积成的小水坑,倒映出我蹚水上学、下河摸鱼、光脚玩水、捧水狂饮的畅快淋漓;那条穿村而过的母亲河,已融入我的血脉,在体内流淌、给我给养。是山给了我坚强,是水给了我温润,是家乡给了我山水般的性情。
再看一眼家乡的蓝天。童年背过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学过的"湛蓝、蔚蓝、瓦蓝",如今只有在家乡的天空才能看到,那样深邃、高远。我曾躺在屋顶仰望蓝天,梦想生双翼,飞向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大,成就着我和无数人的梦,却装不下那片"蓝".家乡的蓝天,是我人生的启蒙,更是我永远的追逐。打开手机,拍下纯净的天蓝,带蓝天回城,让蓝在城市铺展。
再看一眼家乡的老屋。老屋依旧,院落依旧;虽被火红的灯笼、春联装点,但岁月的风尘已蒙上瓦檐,时光的砂轮已磨光石阶。触摸墙壁,依稀可见曾经的涂鸭;坐在桌前,仿佛回到苦读的少年。那盘生我养我的土炕还在还暖,时近中年的身体躺在上面,恍如钻入母亲的怀抱:告别失眠,片刻便酣然入睡。我从老屋进进出出,出了又进,进了又出;不由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再看一眼家乡的乡亲。永久未曾被唤、渐渐淡忘的乳名,再次用乡音的旋律响在耳畔;我先是一愣,继而响亮地应和;还以一声"大爷、大妈、大伯、大姑,过年好".我虽已成人,但那些调皮捣蛋、不堪提及的糗事,都在乡亲们的掌握之中,时不时亲切地抖落一地,惹得众人哄笑,自己面红耳赤。儿时的小伙伴,多年未见,因"年"再见。虽感叹岁月这把杀猪刀的无情,但共同的回忆顿时拉回从前。在外经历了什么都不必提,这一刻,我们还是小伙伴。感谢乡亲们无私的帮助,无尽的宽容;到家里串串门、唠唠嗑,顿时被浓浓的乡情包围。
再看一眼家乡的父母。门口,是父母多年不变的舞台。在那里,父母送我上学,嘱咐我好好学习;送我上班,嘱咐我好好工作;送我成家,嘱咐我好好过日子。在那里,父母迎我回家,永远是那句:回来了,吃饭吧。门口如相框,父母从年轻到衰老到年迈,一张张照片电影般在脑海闪回,感慨万千。父母身边,我永远是孩子,无拘无束;可又像客人,被一句"难得回家,不用干活,歇着吧",搞得手足无措。不是父母娇惯,只因回家太少。父母感叹:有一天我们不在了,不知你还回不回家过年。我顿时黯然神伤: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没了,可家乡永在。
家乡,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归宿。站在春节的终点、经过熟悉的村口、踏上离乡的路程,放慢脚步,回头再看一眼我的家乡:已然落寞的村庄,从寂静到热闹,再次回归一年的寂静,不知她会不会孤寂;已然暮年的父母,从等待到团聚,再次开始长长的等待,不知他们会不会失落。这一刻,我的心满满的,却又空空的,仿佛听见家乡在喊:走吧,过年再回!我在心中喊:走了,过年还回!
家乡是什么?家乡就是:我想你、你想我的365天!